六、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化

1、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用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大量工作是处理和传递信息。对于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讲,这部分工作将是十分繁重的,如果全靠手工完成是不可想像的,甚至有些工作是无法完成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管理同样急需信息技术的支持。

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会极大地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其好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使信用管理人员脱离繁重的手工劳动

(2)方便地存储和调用大量的客户信息

(3)使部门间信息沟通更加顺畅

(4)随时监控客户风险和业务进展情况

(5)尽量避免信用决策的人为因素干扰

(6)信用管理流程更加顺畅

(7)通过系统集成和其他业务流程共享数据

2、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构成

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化必须首先建立自己合理的数据平台,该平台是以基础数据库以及一些相关的中间分析系统组成。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包罗各种相关信息,并合理分类建立子数据库。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非常重要,它是企业信用信息化的基础。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一般包括三大类,即客户类信息、业务类信息和财务类信息,各大类的内容见下表。

表2-6  信用管理系统三大类信息数据库内容列表

信息类型

内容

客户类信息

包括:非信用相关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两大类,要注意分类的科学性。

◆基础信息一般包括客户名称、地址邮编、电话、传真、客户类别、所在行业等概况信息。

◆信用信息包括:注册信息、信用额度、信用等级、历史背景、组织管理情况、经营状况、信用记录、财务报表和分析、发展前景等反映客户信用风险情况的信息。

 

业务类信息

包括:合同、订单、销售数据、销售管理、业务背景等信息。也就是进销存类的信息和数据。好多企业都上了进销存软件,其基础数据库的一些信息是我们所需要的。

财务类信息

包括:主要指基于应收账款明细的各类信息和数据。比如:客户号、合同号、应收类别、金额、发生日期、应收日期、付款信息、拖欠信息、发票号等等

3、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优良的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1)客户信用自动评估

初选评估与决策模型、信用等级评估、赊销价值与风险评估、信用额度测算模型等

(2)信用申请审批

受理信用额度申请、审批、确认函、拒绝函、确定信用额度和期限等功能

(3)订单自动处理

额度内自动批准、超额度待批准、批准权限调整、批准意见记录等

(4)额度控制功能

内部授信、额度分配、账号分配、额度调整和额度取消等功能

(5)发货控制

正常发货、强制放行审批、超额度停止发货、逾期停止发货。

(6)应收账款预警跟踪

客户付款提醒、应收账款统计分析

(7)辅助追账功能

自动收账信、收账委托和债务分析

(8)客户信用记录查询

客户信用记录形成、依据信用记录调整客户额度、付款情况统计分析、依据信用记录进行授信决策。

(9)客户协调功能

客户账号、合同争议解决、售后服务和投诉等问题。

(10)灵活的管理报告功能

内部管理统计报告和个人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1)分客户月现金回收报告

(2)货款回收进度报告

(3)客户信用状况报告

(4)争议货款报告

(5)应收账款情况汇总表

(6)DSO报告

(7)账龄分析功能

4、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化途径与方法

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其信用管理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不同。当然,即使对同一类型企业其信用管理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不同,因为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完全一样。不过,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说,规模类似的企业其信用管理信息化途径和方法却可以相互参考,具有一致的地方。这里就根据企业规模列出相应几种信用管理信息化方法。见表8-1。

表8-1  不同类型企业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类型

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

 

大型企业
销售额超过十亿

这样的企业多半采用大型的管理软件ERP系统,包括如:SAP、Oracle、J.D.EDwards等公司的管理系统。联想、华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外挂信用评估软件

◆使用该系统的信用管理模块

 

中型企业
销售额一亿以上十亿以下

使用进销存软件和国内软件公司开发的ERP系统,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外挂评估系统

◆增加客户数据和信息

◆数据接口

◆增加监控系统

◆增加管理报告功能

 

小型企业
销售额一亿以下

有基本的财务管理软件,选择性的增加信用控制功能。

◆客户数据库

◆订单处理和授信

◆应收账款监控

七、典型企业信用管理模式

企业信用管理模式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密切相关,有的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部门,有的则由一些职能部门担任。典型的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种:职能部门兼管模式、独立信用部门管理模式和全面管理模式

1、职能部门兼管模式。信用管理在这些企业中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没有信用管理的概念。因此,信用管理只是由某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兼管。比较典型的有财务部门兼管和业务部门兼管两种。

在财务部门兼管型企业中,信用管理只是被当作简单的应收账款管理,而应收账款管理又属于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内容,授信额度关系到企业资金分配,因此,信用管理工作理当归口财务部门。由于财务人员对信用管理的了解不够,仅仅当作会计上一个科目,当作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内容,而从财务的角度看,应收账款越少越好,因此往往导致企业销售保守,不利于企业市场拓展。

业务部门负责信用管理工作是目前国内流行的信用管理模式,因为赊销跟业务部门的关系最直接,只有他们最熟悉销售情况。一般是将授信限额层层分解,各级业务部门在限额内自主掌握,超过限额的向高层报批。但是迫于销售业务压力,限额往往被突破,导致应收账款质量很差,而且容易导致失职和腐败现象。

这种由职能部门兼管的信用管理模式由于只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处理企业信用问题,往往失败。

2、独立信用部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单独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一般大中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而小型企业则设立信用监理。这种模式近几十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中普遍流行。它们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聘请高水平的信用管理经理。这种模式的信用管理目标是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出发,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独立的信用部门提高了信用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有一点注意的是,信用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必须处理好,否则会导致无效的结局。

3、全面信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将信用管理提高到企业战略高度,充分重视信用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全面信用管理以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为核心,集中财务、销售、客户资源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信用资源大整合,考虑企业整体收益和成本,以期最大可能地提高企业价值。这样,企业销售情况、财务情况及其相应部门的政策措施都必须统一一致,服从整体信用管理目标。这种模式必须提出一整套企业信用解决方案,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各个环节都考虑到,各个部门都协调好。

全面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整而良好运转的信用管理体系。该体系首先也需要建立一个信用管理部门,而后通过该部门将财务、客户资源、销售等有关部门联系起来,按照整体信用目标进行协调,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予以实施。全面信用管理模式将是未来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