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企业信用管理技术

企业信用管理技术是企业信用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属于操作层面。但,它们却是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最终有效运转必须依靠这些技术实现。企业信用管理技术有很多,这里仅仅介绍其中一些比较常用的。

1、客户信用等级评估

在企业销售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一般是将客户信用按等级划分,并明确各级别的风险,以供销售决策参考。

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可以分为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外部评级就是通过外部专业征信机构对客户进行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具有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特点。而内部评级则是企业内部对其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一般结合企业本身的经验。不论哪种评估方式,其大体思路都是一致的,都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选择适当的评估技术,建立评估模型;只不过具体的分析方法与模型有些差异而已。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一般是选择适当的定性和定量指标,根据经验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而后根据实际收集到的信息以一定的规则相应地评分,随后算出总的加权分,再根据评估标准给出级别。这里最重要的是有关指标的选取、权数的确定以及评分标准的确定。具体过程与方法可以参考第六章内容。

2、客户资信管理

客户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维持良好的客户群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客户群的管理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客户资信管理就属于客户群管理中的一部分。客户信用评估一般只针对某个具体的客户,而客户资信管理则是针对所有客户群。通过客户资信管理,企业就可以明确哪些是自己真正的客户,并将这些真正的客户分类。客户分类至少有两种好处,其一是可以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提高信用管理效率;其二则可以通过优化方法从中选择出应该集中精力维持的重点客户,从而最大化企业价值。

客户资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潜在客户的挖掘、客户选择、客户资信调查、客户资信追踪、客户分类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等。对客户资信管理应该做到:

高效率处理客户资信信息并不断更新维护;统一集中管理;不断开发利用。

3、授信管理

授信管理是企业对客户的授信额度、期限以及总体授信额度进行管理与控制,基本包括授信额度的确认、信用期限的确认,总体授信计划以及授信流程等等内容。授信管理是后期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

授信额度和期限是企业信用交易需要控制的两项重要指标,额度与期限的适当搭配才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信用期限是指企业为客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期限,并在合同中取得客户的允诺。信用期限的确定,一般在参考行业惯例的基础上,采用边际分析法或净现值流量法进行测算。

授信额度的确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它需要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比较丰富的经验。确定信用额度的方法较多,较基本的有五种:营运资产法、销售量法、回款额法、快速测算法和自动评估法。具体方法可以参考有关资料。

总体授信计划是企业根据总体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销售状况等确定某一段时期的总授信额度与平均期限。依据该计划就可以进行授信控制,适当安排某一具体授信额度。

授信流程用以安排具体授信程序,它确定了授信各环节的权限责任人,通过授信程序就可以恰当控制授信额度,保障授信计划的完成。

4、应收账款管理

自接受客户订单和发出货物后,应收账款就形成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不能机械地等待客户付款,而应该经常对所持有的应收账款进行分析和监控,对大额应收货款和核心客户进行跟踪管理,并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给予指标化的评价。这样才能及早地发现客户及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早纠正和处理,避免应收账款的大量逾期或客户的随意拖欠。

许多业务人员会认为,到期之前向客户提醒付款,会引起客户不满,不会对回收货款起到作用。其实不然,对客户账户的监控最好是及时、准确和动态的,确保企业内部部门间沟通顺畅,客户的应收账款信息能够快速在企业内部传递。常用的一些应收账款管理方法,包括总量控制法、帐龄管理法、DSO法、RPM监控法和内部监控法等。

5、信用风险分散与转移技术

信用风险可以通过某些技术分散转移给其它单位或企业,这些技术包括担保、信用保险、保理和信用资产证券化。

信用担保,是指企业在给客户进行信用交易时,由第三方为客户的信用提供担保,当客户违约时由担保人偿还债务。这里的担保实际是狭义的担保,仅仅指第三方保证,不包括抵押和质押。

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是指卖方以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买进卖方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的综合金融服务。

信用保险,主要指出口信用保险,它向出口商提供保险,当进口商由于某些原因无法偿还货款时,由信用保险机构赔偿损失。

信用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应收账款等信用资产以金融工程技术进行包装,形成以该资产为支撑的证券,而后在市场上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