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信用评分的意义

1、个人信用评分的社会意义

如果将信用程度视为消费者的个人属性之一,那么个人信用评分则是测量这一属性的一把尺子。个人信用评分的社会意义在于建立起了一项社会标准,而每个人的信用状况都可以用这一标准进行衡量。综合各家信用局的情况来看,个人信用评分的分数从300分 到900分之间,借款人分数越高则意味着他到期不还款的可能性越小。美国著名的信用局对评分的意义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同时在信用评分报告中利用图表形象地表示消费者的信用评分在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其中:

650分以上,表明消费者拥有很好的信用历史,这类消费者在申请贷款时可以容易和及时的办理,同时很可能获得相对较低的利率。620分至650分,这部分消费者属于平均的信用水平(FICO评分的平均值落入此区间)。这类消费者有机会获得较好的利率,但可能要提供额外的证明文件和说明。低于620 分,这类消费者由于有较大的信用风险,所以很难获得较好的利率。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获得贷款。

图中横向上有两个指标,上面是信用评分,分数越低则风险越大;下面则是累计的人口数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用评分不是平均分布的,40%以上的人口拥有700以上的分数。(摘自Equifax公司样本报告)

2、个人信用评分的现实意义

自个人信用评分出现以后,它很快成为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主要方法。据估计,全世界现有超过五千多家金融机构在发放个人信用产品的时候使用信用评分。海外实践证明,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有三次突破,每次突破都会给银行带来25%左右的利润增长。它们分别是:信用评分、自动化管理系统、决策优化,而信用评分做为一个量化指标也成为了后两者发展的基础。现在,信用评分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而决策优化已经在欧美的数家大银行开始使用。

相比之下,缺少个人信用评分技术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瓶颈。消费信贷的操作模式与企业贷款迥然不同——个人信贷的数量大,但每笔额度小,不可能派会计师去审核每笔贷款。因此,个人信贷不能用企业贷款的方法来进行风险管理,只能靠搜集数据,运用数量分析方法(信用评分模型)进行消费信贷的风险评估。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银行在无法全面掌握贷款人信用的情况下,不敢承担太大风险。为了降低风险,银行只能逐个审查贷款人的收入信用状况。这就需要付出相当高的零售业务经营成本,以至于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尚不足以弥补业务经营成本。

作为一种信用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信用评分除了可以反映消费者信用水平,还对信用管理的整个流程有很好的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信用评分的优点已被金融机构的商业实践所证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减少坏账

信用评分可以预先筛选出评分较差的客户,保留下好的客户,可以大大降低坏账率。从美国、英国、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经验来看,使用信用评分比起主观信用决策可以减少15%-25%的坏账。

(2)决策标准化

信用评分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起标准化的信用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不同的分支机构的每一项业务都可以达到同样的信用决策。这是在传统手工的贷款业务中不能达到的

(3)业务自动化

评分模型可以手工操作,但更多的是将其嵌入客户申请的软件中,可以将决策过程自动化。

(4)快速

信用评分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不同的分值有不同的解释意义,可以帮助贷款机构将一个决策过程从几天降到几分钟。

(5)高效

利用个人信用评分技术,银行可以直接批准高分的信贷申请者,直接拒绝低分的申请者。除去了这两类申请者,银行只对评分介于两者之间的申请者进行人工审核,大大减少了银行审批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