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信用风险

1、银行信用

(1)概念

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通过放款、贴现等方式,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是在工商企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产生以后,在规模、范围、期限上都大大超过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和工商企业信用之间联系密切:工商企业信用始终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只有工商企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了银行信用。而银行信用的产生又反过来促进了工商企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某些缺点,但它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它们构成信用制度的基石。在经济生活中,这二者往往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比如,在工商企业的批发贸易和合同贸易中,一般是由卖方或买方提供商业信用,交易双方都可凭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到银行申请办理贴现或票据抵押贷款,从而获得银行信用。这样,商业信用的提供者在银行信用的支持下,可以突破自身闲置(自由)资金额的限制,促进商品的销售。

(2)银行信用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银行信用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根据受信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银行企业信用和银行消费者信用;根据信用期限的不同,可分为银行短期信用和银行中长期信用;按照银行是否直接为客户提供信用,可分为银行表内信用和银行表外信用,等等。

①银行企业信用和银行消费者信用

银行企业信用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信用,其受信主体为企业。银行企业信用的主要形式为企业贷款。银行消费者信用是银行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其受信主体为消费者。银行消费者信用的主要形式是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消费信贷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信用放款和抵押放款的方式,对消费者发放的贷款。消费贷款多为住宅抵押贷款,贷款额往往占抵押品的70%左右:期限以中长期为主。信用卡是由发卡机构和零售商联合起来对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延期付款的消费信用。信用卡是由银行或其他专门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的赊购凭证,它规定有一定的使用限额和期限,持卡人可凭卡在任何接受信用卡支付的单位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服务等。

②银行短期信用和银行中长期信用

银行短期信用指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信用。银行提供的短期信用一般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中的流动资金需要。中长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一年(不含一年)以上的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科技开发和商业网点改造等投资活动中,按规定比例筹集自有资金后,中长期资金缺口的需要。

③银行表内信用和银行表外信用

银行表内信用指银行为客户直接提供的信用,主要形式为贷款和贴现,银行为客户直接提供的信用主要为统称为银行信贷,属于银行的表内业务;银行表外信用指银行为客户担保而间接提供的信用,银行担保间接提供的信用主要为贷款承诺、保函和信用证等,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

2、银行信用风险

(1)概念

银行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未能按照与银行所签的合同条款履约或按约定行事,而对银行信贷资产收益造成的风险。向银行借款的公司有可能会违反、撤销、重新协商或更改既定的契约,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面临着坏账损失的风险,或者承担延期支付的潜在成本。

授信是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授信要求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作出判断。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授信对象无力履约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存在于依靠合约对方、签发人或借款人的行为才能完成的所有活动中。只要银行通过实际或默许的契约协议,将其资金借出、承诺借出或以其他形式放出,无论是属于银行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均产生信用风险。

(2)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银行是一个提供信用的专业机构,由于银行信用本身的特点导致它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不同于其他任何经济主体。相对于企业信用风险而言,银行所承受的信用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①银行信用风险的广泛性

由于银行面向社会提供信用,所有的企业、个人都可能成为银行的客户。大型银行商业贷款数以万计,它的客户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所有影响这些客户的因素都是影响银行信用的因素。因此,经济周期变化,国家政策变化、行业不景气、公司经营不善等都会影响银行的信用状况。

②银行信用风险的不可灭失性

不同于市场风险,可以通过对冲等方法进行规避,而信用风险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转嫁,但最终总是要有人来承担,即信用风险虽是可转嫁的,但是不会消失的。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本身的特点是一种难以对冲的小概率大影响事件。正因为信用风险的这种特点,在对客户授信时,应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审慎的评估。